发布日期:2021.07.02
哭牆 ( Wailing Wall ) + 查看更多
哭牆 ( Wailing Wall )
+ 查看更多
又名西牆,位於猶太人區,猶太人每日蜂擁到今曰聖殿山西面的護土牆禱告,使之成為今日猶太教最神聖的露天會堂,牆身下方所見的巨大石頭,是二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,用以包圍所羅門聖殿的台基,使第二聖殿的平台更形寬闊,主後70年羅馬提多將軍燒燬聖殿,沒有一塊石頭可以仍疊在另一塊石頭之上而不被拆毀。但提多遺留部分台基不拆毀乃顯示給後世知道羅馬的兵力強大,猶太人不想誤踏聖所,所以開始在殘留的台基禱告,主後 135 年,羅馬哈德良平定第二次抗羅革命,猶太人被迫遠走他方,分散於萬國之中,拜占庭時代,猶太人被容許每年一次於聖殿被毀週年日 ( 埃波月AV 9 日 ) 到西牆來,為國度復興哭泣禱告,「哭牆」之名不脛而走。七世紀時,回教徒佔據聖地,猶太人容許在聖殿入口附近禱告、位置在威爾遜拱以北,西牆隧道之内,十三世紀開始,猶太人遷到現今所見之處禱告,一直維持到本世紀。1948 - 1967年間,哭牆落入約旦手中,不容許猶太人到哭牆禱告,哭牆無人哭達 19 年之久。1967 年六日戰爭中,猶太人自約旦手中收復哭牆。以達揚、拉賓及士兵為首的猶太人湧到哭牆喜極而泣。現在哭牆常舉行猶太人少年滿 13 歲的成年禮,充滿歡愉的氣氛,所以改稱作「歡樂之牆」。
哭牆是以色列國魂的象徵,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到來參觀,也吸引無數基督徒到來禱告。今日可見的哭牆,高度約 20 米。低層石頭來自大希律時代,中層屬回教時代,高層屬 19 世紀的土耳其時代。六日戰爭以前,哭牆 4 公尺前有一些房屋存在。以色列收復後拆除障礙,修建成可容納數萬人的大廣場。現今可見哭牆闊度為 50 米,但隱藏的牆更闊,實質上向北延伸至苦路,只有從電話亭及洗手間中間那個西牆隧道人口進入隧道才能觀察到。西牆隧道要預約才可進入。哭牆隱藏的深度是15米,在威爾遜拱裡面有豎坑,可讓遊客印證護土牆的深度。男
士進入威爾遜拱不需預約,在哭牆與威爾遜拱内不宜太接近地或太明顯地向某猶太人拍照,以強力閃燈和長距鏡頭拉近摄影可避免不必要事情發生。
按照猶太人的傳統,哭牆禱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兩部分,男左女右。男士進牆,必須戴帽,沒有帽的旅客可於入口處自行取圓形小帽戴上,在離開前交還。在女性區域,常見婦女涕淚交流地禱告。女性在哭牆不用蒙頭,但在禱告後她們一步一步退出禱告區域,退出時仍面向哭牆,表示恭敬。
哭牆是以色列國魂的象徵,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到來參觀,也吸引無數基督徒到來禱告。今日可見的哭牆,高度約 20 米。低層石頭來自大希律時代,中層屬回教時代,高層屬 19 世紀的土耳其時代。六日戰爭以前,哭牆 4 公尺前有一些房屋存在。以色列收復後拆除障礙,修建成可容納數萬人的大廣場。現今可見哭牆闊度為 50 米,但隱藏的牆更闊,實質上向北延伸至苦路,只有從電話亭及洗手間中間那個西牆隧道人口進入隧道才能觀察到。西牆隧道要預約才可進入。哭牆隱藏的深度是15米,在威爾遜拱裡面有豎坑,可讓遊客印證護土牆的深度。男
士進入威爾遜拱不需預約,在哭牆與威爾遜拱内不宜太接近地或太明顯地向某猶太人拍照,以強力閃燈和長距鏡頭拉近摄影可避免不必要事情發生。
按照猶太人的傳統,哭牆禱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兩部分,男左女右。男士進牆,必須戴帽,沒有帽的旅客可於入口處自行取圓形小帽戴上,在離開前交還。在女性區域,常見婦女涕淚交流地禱告。女性在哭牆不用蒙頭,但在禱告後她們一步一步退出禱告區域,退出時仍面向哭牆,表示恭敬。

其他聖地景點
+ 查看更多